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天使宝贝专业儿童摄影 > 行业动态 > 徐州儿童摄影:摄影师闽江行走:用影像留住八闽的美丽乡愁

行业动态

徐州儿童摄影:摄影师闽江行走:用影像留住八闽的美丽乡愁

2014-11-11

东南网11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陈文波)

一百多年前,一位叫约翰·汤姆逊的苏格兰摄影家,曾经沿着闽江行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他的作品留存在《福州与闽江》《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等在西方非常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中,而闽江也成为外国人眼中“中国最美丽最适合拍照的河”。直到今天,这些影像依然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一百多年后的2014年,一群摄影师们,也开始了他们的闽江行走。相比汤姆逊,他们走得更深入,从闽江三大干流开始,努力深入到每个干流的诸多源头中,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发现福建的迷人山水,用影像留住八闽的美丽乡愁。

他们在行走,他们在发现,他们也在思考,为闽江的生态,也为闽江的人文,更是为了母亲河的明天。

行走,为铭记历史的脚步

11月1日,距离三明永安市区90公里的槐南镇槐南村,迎来了一群摄影师。安静的小村子,立即热闹起来。

他们提着长枪短炮,跳下大巴,就四散开去。摄影师曲利明一头钻进国家级文保单位安贞堡,流连于厅堂古井、木雕墙刻,拍了两个小时仍意犹未尽;美国摄影师弗兰克则窜进了农家,拍摄他们晒谷、筛米、洗红薯、哄小孩,每采访一个人,都记录下他们的名字、年龄和基本情况、生活状态;女摄影师郭晓丹更是把自己融进一望无际的莴苣田,用针孔相机透过一丛又一丛的莴苣,拍摄对面的古民居。

“村里发现宝贝了吗?”见到他们,村里食杂店门口的钟大爷问。“是呀,你们村里都是宝贝。”一位摄影师回答。

从今年5月开始,这个由20多名摄影师组成的“闽江大型影像文化创作工程”团队,沿着闽江流域,从南平富屯溪开始,一路浩浩荡荡,访遍闽江及其支流的主要源头和重要村镇,用影像记录下那些村镇的古与今,善与美,风光与生态,喜悦与乡愁。

“我们努力在做一件超越前人的事情。”活动的策划者、福建画报社社长、总编辑崔建楠如是说。

闽江,是福建的母亲河。长期以来,许多人关注她,却很少有人能以影像系统地记录她。直到100多年前,一位名叫汤姆逊的苏格兰人的出现,闽江才有了影像记录。当他从闽江口坐船向福州进发的时候,被闽江沿岸的风光所折服,作为一位游历了中国许多地方的摄影家,汤姆逊赞叹闽江两岸的风光风物,他甚至认为闽江可以与欧洲几条著名河流相媲美。他曾经坐船经过水口、樟湖坂等地到达南平,后来他出版了《福州与闽江》《中国和中国人影像》等在西方世界十分著名的出版物,成为当时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福建的极少途径之一。2013年,《跨越三个世纪的影像—汤姆逊后的福州和闽江》摄影展在福州成功举办,汤姆逊的作品极大地吸引与影响了本地的摄影家。

“一百多年前有汤姆逊,为我们留下了闽江的许多影像,让今天的我们乃至今后的人们可以从这些珍贵影像中去探索那个时代的中国、那个时代的福建。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是进步巨大的时代,福建亦然。所以我们当代人也需要用影像将这样的巨变和进步保留下来。由于历史的局限,汤姆逊的个人拍摄,影像不系统不完整,缺乏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深度。因此我们的《闽江》是想要完整地对闽江做一次影像记录,弥补前人因为历史条件的制约而未表达的部分。”崔建楠说。

崔建楠和王鹭佳、李世雄、焦红辉、周跃东等5位知名“50后”摄影家组成的“50社”是福建知名的摄影团体。崔建楠的策划迅速得到了摄影界响应,除了“50社”成员,闽籍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曾璜、军旅摄影家那兴海等在国内外颇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们纷纷加盟。5月,闽江团队正式成军,团里还多了一个老外—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弗兰克,他们二十几人,开赴闽北光泽,开始了第一次的闽江行走拍摄。


 

漂流看闽江。闽江沙溪安砂水库段,水天一色。阮任艺 摄
漂流看闽江。闽江沙溪安砂水库段,水天一色。阮任艺 摄


行走,以不同的视角

美丽的闽江、变化的闽江、热情的闽江、哭泣的闽江……在摄影师们的镜头里一一展现。

“《闽江》是一个人文影像项目,拒绝所谓的‘艺术’,以纪实为其创作风格和特色,以社会学的田野记录为其手段手法,采访和拍摄同样重要,文字记录和影像拍摄同样重要。”崔建楠说,在行前,摄影师们各自都选择了自己的拍摄方向。有人拍风光生态,记录闽江流域的自然状态和植被水质;有人拍宗教,以镜头记录福建丰富多样的民间信仰;有人拍手工艺,通过今昔对比能看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的极大变化;还有人拍艺文,包括老百姓的民俗娱乐,戏曲、说唱、杂技等等。

个性鲜明的摄影师们,交出来的作品自然也是丰富多彩。

弗兰克是个随和的美国人,语言不通,但他总能和当地人交流上。他是最“拖拉”的摄影师之一。在顺昌的一个竹子加工厂,别人十分钟就拍完,他却足足待了三个小时,他拍摄了一把筷子从竹子到筷子的全过程,回到美国后,他又去中餐馆补拍了人们使用筷子的图片,完成了《一把筷子的旅行》。

在美国山区小镇长大的弗兰克,这次的拍摄主题《闽江流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对目光跃过北京和上海的浮华之外的游客来说,中国的小村庄是一个宝藏。在这些传统的据点,老年人在沿着小路修建的木屋里,掌权执事。他们耕种、做饭、保存文化,就像数十年前他们的祖先做的一样。”他说,“在行走中,我感受到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和友好,这种美好的情怀,我觉得这是难能可贵的。”

“80”后摄影师阮任艺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第二次行走之后,他突发奇想,从皮划艇俱乐部借了几条皮划艇,在闽江上边划行边拍摄。他把摄影机装在船头,以30秒一帧的速度真实记录所见的闽江。

“划艇,是探索江河最好的形式。静下心来慢慢前进,与江水肌肤相亲,你能深入这条河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它的脉搏起伏,体验它的生命律动。安砂水库两岸的原始森林、安砂水电站之后一公里的‘龙头’险滩、永安桃源洞安详静谧的江面、闽清江段奔流的河水;两岸村民、船工口中描述的他们童年记忆中清澈湍急的江水;这些现实或口述中的片段让我们摸到了一点点闽江的往昔。”阮任艺说。

他说,与闽江的零距离交流,也让他感受到这是一条已经被人类驯服的母亲河,“我看到了它的美,也感受到它的痛苦。它为人类发电、运输、灌溉、养殖、吸纳污水、运走垃圾,它被人尊为‘母亲河’。它确实像一位无怨无悔的母亲,为了儿女形容枯槁,奉献一切”。


 

摄影师在顺昌富屯溪金溪交汇处合影。
摄影师在顺昌富屯溪金溪交汇处合影。
建溪的廊桥下,为寻找更好的角度,摄影师的奋力一跃。弗兰克摄
建溪的廊桥下,为寻找更好的角度,摄影师的奋力一跃。弗兰克摄


行走,是为了走得更远

“拍摄闽江,其实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用影像给闽江、给福建一个历史的断面、一个切口,为闽江、为福建做一本影像档案。”崔建楠说。

弗兰克则为能如此近距离了解中国的农村感到兴奋。“从来没有一个外国的摄影师有我这样幸运,可以在中国的乡镇和农村这么深入地去了解。尤其是看到他们如何生活、在做什么,体验他们的文化。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独特的经历。当我走在农村,有一个画面一直在我脑中播放:老年居民优雅地邀请我到他们的家中,分享他们的生活方式。我看着他们炖红烧肉,切肥肉、白蘑菇,包饺子,就像他们的母亲以前所做的那样。他们的眼神总是友好和热情。我非常喜欢这样的经历,还会参加下一次的行走。”

行走刚刚过半,他的作品已经在美国引起许多关注。“我把我拍摄的照片放在社交网站上,留言和反馈的人非常多。由于时间不够,并没有对图片做很多背景介绍。但是看到的朋友会留言‘哇,这个好奇特’,甚至问我背景情况”。他说,在这次活动结束之后,会利用许多媒体平台,甚至更多的网络平台,把他的所见所闻传达给大家。“我有信心,他们一定会喜欢,我的照片和讲述很有可能会吸引他们关注中国、关注福建、关注闽江。”

闽江沙溪段的行走结束后,闽江行走即将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行走南平至福州的闽江主流以及重要的支流。

从南平至福州,是汤姆逊曾经拍摄过的地方,在“寻找汤姆逊”的层面上涉及闽江主流的全貌。值得期待的是,这次的拍摄,将与百年前汤姆逊所拍摄的地点一一对比,让人更直观地感受闽江流域的百年沧桑巨变。据崔建楠介绍,这次行走的成果,将集结成册,出版大型画册《美丽福建—闽江》,并汇聚成大型图片展览《生态闽江 美丽福建》。“如果有资金支持,我们还将安排航拍和重点内容的补拍”。

“这次正在进行的《闽江大型文化影像工程》力所能及的便是,留下这个时代母亲河真实的一面,与大家知道。我坚信未来的一百年或者几百年之后,闽江会更美、更清澈。那时的人们看到我们留下的影像,将像我们现在看到汤姆逊的影像一样震撼、感动。”崔建楠说。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